水既生纪念馆

鸿雁传书

阅读:319 发布时间:2022-08-08 23:19:05

《汉书·苏武传》中有鸿雁传书的说法,后人便把鸿雁作为远方来信的代称。如清人孙枝蔚《得方尔止越中消息》诗:“游吴曾有约,不谓滞钱塘。屡月无鸿雁,沿途半虎狼。”诗中的鸿雁即指书信。现代用信鸽传送书信,已是平常之事,可是古代真能用鸿雁传书吗?倒是个有趣的问题。


《苏武传》中所说的鸿雁传书,记载得很清楚。苏武在北海杖节牧羊,食野鼠、草实苦忍了十九年。当汉昭帝时,匈奴与汉和亲,在问起苏武时,匈奴诡称苏武已死。和苏武同时出使归来较早的常彗,教汉使者谎称:“天子射上林中,得雁足有系帛书,言武等在某泽中。”使者依计而行,匈奴果然承认苏武活着,放了回来。由此可知,这只不过是外交策略,实无传书之事。


在《元史·郝经传》中,也记载有鸿雁传书之事。原文是:“经还之岁,汴中民射雁金明池,得系帛书,诗云:霜落风高姿新如,归期回首是春初。上林天子援弓缴,穷海累臣有帛书。后题:至元五年九月一日放雁,获者勿杀,国信大使郝经书于真州忠勇军营新馆。”


在明人张萱的《疑耀》中也记载了郝经以雁传书之事称:“有以雁献经者,经畜之。雁见经輙鼓翼引吭,似有所诉。经感悟,择日率从者具香案北向拜,舁雁至前,手书一诗于尺帛,系雁足而纵之。”其诗与《元史》所载相同,但放雁时间为中统十五年九月一日。这样的记载好像是很真实的了,可是细一分析,不能不产生怀疑。


郝经原籍潞州,后徙泽州陵川,是金代著名学者郝天挺之孙,学识渊博,更具雄才大略。元世祖忽必烈之能成帝业,郝经多为出谋划策。中统元年(1260年)以翰林侍读学士、佩金虎符,充国信使出使南宋,欲定和议。元朝的平章王文统,忌恨郝经,暗中让李璮对宋进行偷袭,假手陷害郝经。致郝经被南宋软禁在真州(今江苏仪征)。直到丞相伯颜南攻宋,元世祖遣使节问拘执使节之罪,宋朝才把郝经送回,前后达十六年之久。


郝经出使被滞留时间之长,又是始终不屈,确与苏武之事有相近之处。所以清人赵翼在《廿二史劄(札)记》中认为“苏武雁书之事虚,郝经雁书之事实也”。


其实《元史》中的记载,本身就有矛盾。帛书上放雁的纪年是至元五年(1268年),而汴民射雁的时间是“经还之年”。郝经还元是伯颜攻宋之后,而伯颜攻宋是至元十一年(1274年)。按被留16年计算,应在至元十二年(1275年),这样算来帛书在雁足上就系了七年。鸿雁每年春去秋归,不论风雨均为露宿,沾泥濡水,帛书怎能保持七年?


《疑耀》中所记的中统十五年,实际上中统只有四年。郝经起身时为中统元年,被禁不知改元,情有可原。但两者都有一个相同的问题,就是放雁的时间是九月一日。真州在南,元都在北,真想让鸿雁传书,应是春天雁北上时放飞,才能带到北方。为什么反在雁南归时放雁,真可谓是“南辕北辙”。《元史》中的这笔记载,恐怕是好事者套用故事而已。



1995年7月8日    




【回到导航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