貂蝉因三国题材的戏曲和《三国志通俗演义》的传播,久已是家喻户晓的美人。好像是有段相声中说过,三国人物中乔国老是有姓无名,貂蝉是有名无姓。
也许是有人误把艺术处理当成真的,这就引出了貂蝉姓什么的问题,出现了貂蝉出身的传说,说什么貂蝉是董卓和尼姑的私生女,还说在《三国演义》中罗贯中起初把董卓与貂蝉之母的事写了进去,把貂蝉写成姓董。书稿写好后,友人将它呈献给嘉靖皇帝看,嘉靖帝怕有伤风化,不让传之于世。
这一传说乍看好像有根有由,仔细一想就能看出破绽。首先是尼姑一词,在汉代尚未出现,至“东晋妇人阿藩,习西域之教,始有尼姑之称”。“庵”字《说文》中尚未出现,后来旧字书中也是作为小草舍或结草木为庐的解释,也无专指尼姑庵之意,所谓“庵中避雨”、“尼姑受孕”一看便是臆说。
更重要的是罗贯中生活的年代,按《辞海》说罗贯中为元末明初小说家,约生活于公元1330—1400年之间,而《三国志通俗演义》的最初刻本有弘治(公元1488—1505年)本,嘉靖在位的时间是公元1522—1566年,所谓罗贯中的书稿写好后好友将它呈献给嘉靖皇帝的说法,自然就不攻自破了。
貂蝉这个名字在正史中并没有记载,但促使董卓和吕布之间矛盾的激化,确曾有过一个女子。在《后汉书·吕布传》中记载,“卓又使布守中閤,而私与傅婢情通”(傅婢,管理衣服祍席之事的贴身侍女)。吕布确曾问计于王允,但没有王允献貂蝉的记载。梁章钜在《浪迹续谈·貂蝉》中提到《汉书通志》有“曹操未得志,先诱董卓,进刁蝉以惑其君。” “刁”和“貂”在古文献多有互通,这个刁蝉就是貂蝉。或以为尽人皆知王司徒巧定连环计献上貂蝉,怎能成了曹操献刁蝉呢?鲁迅曾指出,《三国志通俗演义》被毛宗岗改篡后,有改、增、削三种情况。为了重点刻画某一人物,把甲做的事记在乙名下的多有发生。如华雄之死,本是孙坚从阳人出击“枭其都督华雄”。而书中为显示关羽的英雄气概写了温酒斩华雄的故事,一员大将之死尚可改变事实,把曹操献美女说成是王允献美女也就不足为奇了。
不管是貂蝉还是刁婵都不应武断的说成是有名无姓,貂和刁都是姓。战国时齐国有处士貂勃,貂姓即貂勃之后,而《姓氏考略》刁姓亦为貂勃之后。这更进一步证明貂、刁原本一姓。汉人的习惯多取单名,妇人亦不例外。如吕雉、蔡琰、班昭,王嫱都是前姓后名,为什么非要给貂蝉再加出个姓来?又为什么非要让貂蝉姓董呢?
1994年12月28日